top of page
前瞻學士學位學程|潘得龍 老師

建立偏鄉地區住民的醫療通訊需求模式



主持人|潘得龍


儘管目前台灣已經進入 5G 的時代,行動通訊以及支援的信號涵蓋率高,但事實上在廣大的淺山以及高山等偏鄉地區,是屬於無訊號涵蓋區域。因此,本計畫擬提出一個解決偏鄉地區稀疏住民醫療通訊需求的解決模式,並實作雛型系統作為可行性分析。



發展歷程與步驟

研究場域選定,以雲林縣古坑鄉的桂林村無行動電話網路 (cell site) 涵蓋為投入區域,精確位置為太湖口溪圍繞的泗田區域 (23.608124, 120.597227),為大尖山下山谷位置,海拔約 245 公尺,附近有光山、苦苓腳、水田,蟾蜍嶺等部落,住戶散落,山區訊號微弱至無。計畫選定區域中三戶中經常性有住民居住人家,作為居家裝置傳送節點,相互距離約 5-7 公里,涵蓋面積約 20 平方公里。


本研究基於以上特質考量,提出偏鄉地區長者最適合之醫療需求呼叫裝置,以簡易使用的簡易按鈕 (Help button),藉由 RF (Radio Frequency) 訊號技術,選擇具備低功率消耗、可反射遠距離傳輸的高頻波段 (HF, High Frequency),配合編碼與接收器的設計,便可結合偏鄉地區醫療服務模式,也就是整合在地社區醫療機構、醫療人員與社工的偏鄉醫療模式。


偏鄉地區的醫療通訊必須考量幾項特殊情況:

一是即使在高度發達的國家,偏鄉地區亦存在有無行動裝置訊號,甚至衛星訊號可達之處。

二是偏鄉多為長者,在使用較為複雜的通訊介面上會有困難。

三是如何能夠提出低成本的低維護需求的居家裝置,最後則是如何在偏鄉地區醫療資源不足環境建立起醫療服務模式。

  • 實驗系統規劃與預期解決目標: 1. Edge AIoT 架構的居家裝置架構規劃 2. 居家節點設計 3. 邊緣運算閘道器設計 4. 後端資料處理與照護支援模式規劃

  • 系統驗證: 量化驗證:信號與資料信度與效度 質性驗證


成果與衍生價值

  • 提供長距離、低功率的無線平台,以支援沒有其它通訊網路可以選用的地區。

  • 能做到緊急醫療呼救。

  • 能提供居家住民平時活動監控。

  • 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消除資訊落差的不平等,後須能參加 SDGs 類型提案,供國際無基礎網路區域,作為支持基本醫療通訊服務的參考模式。


未來方向

如果持續發展,可以設計邊緣運算閘道器的網狀網路 (Mesh Network) 架構,如此可以涵蓋更大的服務面積。另外一方面可以更完善的規劃後端的資料分析以及與社區醫療機構的結合,成為一個成熟可應用的模式。



標記: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