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前瞻學士學位學程|李翊駿 老師

在無聲世界實踐人文美學與弱勢關懷教育



主持人|李翊駿


讓學生透過手語學習,繪製繪本故事手語素描,協助手語協會進行手語推廣。協助弱勢族群手語學習。同時也讓學生從實際的製作與回饋中,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的精神。並達到以下五點計畫行動目的:

1. 以大學社會責任精神為教學主軸。

2. 建構明確的學習場域與議題。

3. 輔導學生發展符合專業性的創新策略。

4. 達到「在地關懷教育」。



發展歷程與步驟

該計畫最初想法,希望能與弱勢關懷的相關組織合作。而手語協會是我過去較為陌生的機構,但其實身邊曾接觸過有許多聽障朋友,尤其在求學過程中,也曾協助過聽障同學課業。因此便開始構想,如何讓設計系畢業的孩子,能在未來的工作上,能更具有同理心,並懂得傾聽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呢?


因此,我便構想到,在學習手語的時候,多半需要借助手形進行學習。與多半語言的學習不同,無法透過聲音或文字進行。因此回到課程中,學生在素描的訓練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對物體輪廓的觀察,並透過不同視角的反覆觀察,慢慢建構物體在腦海裡的印象。其實這和手語的學習很相近,只是手語多了一層生活中對物體使用或外型的聯想。


因此在課程中,先安排讓學生學習簡單的手語,例如較為生活化的搭車、臉書、悠遊卡等之類的用法。讓學生理解其實手語和生活上並沒天大差異,拉近學習的距離感後。再讓他們了解不同國家和區域性手語的不同,從手語的學習上理解文化面。


最後透過幼兒繪本故事,簡單的繪本內容及文字,讓老師編寫成手語的文字。在透過工作坊讓學生跟著學習這些手語。透過班級共同著作的方式,完成他們手語協會的第一本手語繪本。


成果與衍生價值

透過手語工作坊課程及繪本製作,讓學生理解手語的學習,並沒有想像的困難。並透過對於手語的認識與學習,同理聽障人士對於手語的需求和使用方式。同時,也讓學生們,透過繪畫的專長,先學習繪本中的故事手語,再將每一個故事中的手形,繪製成繪本內容。透過手形所組成的故事書,應用於推廣及教導聽障小朋友,成為學習手語的工具。


未來方向

在本此課程中,同學在手語的學習速度其實相當快。但也因為課程時數無法過於深度,因此在有限的時間中,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時間較為有限。未來課程會希望能增加工作坊的時數,讓學生有機會和不同手語老師進行對話,可以更瞭解聾人老師們在生活及工作上所面臨的各種挑戰。也能有助於學生未來從事相關設計工作時,能更易於理解聽障方面使用者的需求。


另外,由於疫情關係,原本希望能安排學生前往特殊學校或機構,透過自己的手語繪本作品和小朋友們互動。因此未來希望在疫情趨緩後,能有機會讓課程有更完整的結束。這樣學生也能更深刻感受特殊孩子們的需要,並反思自己在學習上的得來不易。



標記: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