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范國光、張家霖
本計畫透過以下三種方式,來實現頭汴社區永續發展之實踐,促進永續社區良善互動的可能性 : 透過社區本位設計教育,學習對於社區環境議題之辨識與思考,可以引發社區民眾與學生對於社區永續發展的重視與關注。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他們會逐漸發現自己與這些議題之間的連結,也經由這些議題反映出自己對於維護社區環境的信念、態度與價值觀。這個內化的歷程,透過設計教育教師的正向引導,逐漸塑造出民眾與學生對於社區永續發展的責任心與道德感。因為真正能影響社區民眾與學生的社區本位價值觀,是他們透過自主學習而建構來的,而並非由講師強迫宣導的,社區本位設計教育的學習經驗,可以提供他們豐富且深入的自主學習經驗,使其對於社區本位發展做出非常深刻的體驗、探究、討論、省思、批判、建構、選擇、創造與回饋,相信透過這樣的學習,一定能培養出真正願意為社區環境而努力的好公民。
條列如下:
1.舉辦社區本位與永續發展之專題講座,提升居民永續發展的認知能力。
2.透過社區永續發展之設計教育實踐工作坊,提升居民永續發展的規劃技能。
3.探討居民在設計教育實踐學習過程中的回饋與心得,作為日後社區永續發展實踐教學之參考。
發展歷程與步驟
近年來,致力於社會設計研究的學者們,將焦點放在創造社會價值與貢獻而設計的思維,「為真實世界的需求而設計」的思維,逐漸受到關注。面對社區各種複雜議題的現況,需要以更睿智的視野來思考究竟「我們需要的設計」到底是什麼:一、社區問題的根源來自於何處?二、和我們有哪些關係?三、我們的設計與社區議題有何連結?四、我們可以透過哪些設計策略與規劃,讓我們的社區問題被妥善解決,以促進居民的美好生活?這些辨識問題與批判思考的能力,在社會設計實踐的過程中,使我們進行更深入的探究與省思,並且找出問題的起因,內化自我的反省能力,提高對於社會與環境的倫理態度。社會設計的思維與態度可以引發更多正向的信念、態度與價值觀,這對於維護道德、社會與環境的和平發展有莫大的助益,對於促進社區的和平發展,更是相當重要。
成果與衍生價值
本計畫在頭汴坑社區的頭汴國小、社區中心與蝙蝠洞等3個據點,進行社區永續發展的設計教育實踐,以體現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的目標與願景。
本計畫與跨文化設計研究的教學內涵相互結合,旨在幫助大學生了解社區永續發展設計教育實踐與跨文化設計之間的連結。
本計畫在范國光教授的主持下,邀請設計學院創意生活學系的李宛庭與蔡香源,以及其他院所的教師一起參與。此外,也邀請選修跨文化設計研究課程的學生一同參加,組成教學實踐討論群組。
本計畫持續針對頭汴坑社區進行USR實踐計畫,期待能幫助該社區發展更完善的社區永續發展概念與未來。
本計畫舉辦社區永續發展設計教育實踐講座與實踐工作坊講座,總計3場次。
本計畫針對社區永續發展設計教育實踐講座,共開發3個教案,協助參與的教師與民眾,更加了解幫助社區永續發展的策略與方法。
未來方向
透過多場活動的辦理,以學生為示範對象,引導學生對於社區的產業發展,提出自我調查與觀察後的感想與省思,使其對於社區產業永續發展,學習體驗、探究、討論、省思、批判、建構、選擇、創造與回饋之內涵。此計畫幫助社區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社區產業永續發展的素養,幫助大家在教育實踐的經驗中,提升自我對於社區產業永續發展的知識、情意與技能,並且透過溝通與討論,實作與修正,回饋與省思,以獲得有意義的共享學習歷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