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更新:2024年3月24日
主持人|張文山
共同主持人|孔祥慧、張進鑫
在台灣鐵道文化脈絡中,斗南火車站具有悠遠的文化歷史特色,它是日治時期所建造的最後一個驛站(他里霧驛),木造的車站十分氣派。1903年設立的原因是「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為了建造虎尾糖廠運送物資,於是鋪設他里霧(斗南舊名)與五間厝(虎尾舊名)之間的「三鐵兩軌」鐵道,「三鐵兩軌」指的是連結南北的縱貫線火車,還有東西向兩軌並行,可以行駛五分車,也可以通行一般火車的糖鐵與一般火車共構的鐵道,極具鐵道特色。7號倉庫位於斗南火車站正門左側,遺留許多台灣早期鐵路文化的軌跡,然而,面臨現代化進程的快速演變,這些珍貴的歷史卻日漸被冷落與忽視,雖然是台灣鐵道歷史的重要文化資產,卻一直缺乏妥善的保護與活用。台灣鐵道文化豐富,火車站周邊商圈更是往日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台日的鐵道迷追軌族群形成一股潮流,但由於台灣鐵道文化缺乏足夠的行銷設計與推廣,相對應的跨域人才也非常匱乏,導致國內鐵道文化產業未被充分激活,具魅力的鄉鎮火車站影響力有限。
1. 培育地方專業人才:本團隊將以校內學生為主要的目標對象,透過「小鎮創業學」、「數位服務設計與行銷研究」、與「媒體整合設計專題(三)」等課程,引導他們認識並關心地方文化,並鼓勵他們參與鐵道迷的魅力追軌潮站(TrackPop)的規劃和實現。 2. 產學連結與合作:本團隊將積極尋求與在地企業及相關產業的合作,並透過學生的參與,建立實習或實作機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獲得經驗,並鞏固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 3. 文化歷史資產挖掘與保存:本團隊將與在地社區進行深度的對話,邀請居民共同參與鐵道迷的魅力追軌潮站(TrackPop)的規劃與執行,並讓他們瞭解保存文化歷史資產的重要性。同時,我們將讓學生嘗試以創新的方式,將文化歷史資產融入現代生活,讓其有更廣泛的影響力。 4. 創新營運模式:本團隊將透過課程的導入,結合AR/VR/MR科技,發展沉浸式的鐵道文化五感體驗。此外,我們也將結合在地特色,研發特色商品,並通過創新的營運模式,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參訪。 5. 推廣與行銷:本團隊將使用數位媒體進行廣泛的宣傳,例如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鐵道迷的魅力追軌潮站(TrackPop)的規劃過程和實現成果,或者製作短片,介紹斗南火車站和78號倉庫的歷史與文化,讓更多人認識到台灣鐵道文化的魅力。
場域實作學習與分享之合作模式 本USR-Hub團隊將針對斗南火車站與7號倉庫的歷史價值,與地方商圈與社區的生活體驗結合,並串聯國際鐵道迷的追軌文化,與在地特色做連結,形成具有地方魅力的鐵道迷創意產學生態鏈,提升更具影響力的地方發展議題。我們將結合多位跨領域老師與業師,導入PBL問題導向學習課程,學生在課堂中將扮演規劃者與實踐者的角色,以分組的方式學習如何挖掘與整理歷史資源,如何以創新設計發展鐵道文化五感體驗與地方特色商品,並實際與地方社群對話,提出具有商業模式的行動方案,解決實際的地方經濟問題。
專業知識帶到實務場域中的應用與解決 本計畫以跨課程的PBL設計工作坊方式,透過斗南低碳生活小鎮永續發展論述,結合數位媒體設計系「地方創生智能設計碩士在職專班」的「小鎮創業學」與「數位服務設計與行銷研究」,大學部的「媒體整合設計專題(三)」,師生團隊與地方創業團隊共同發展斗南火車站7號倉庫的「魅力追軌潮站(TrackPop)」,形成具有AR/VR/MR科技導入的鐵道迷沉浸式五感體驗的觀光聚落,也是親子自主學習的環教場地,更期望形成與地方做跨域深度連結的創新創業人培基地。 學生在課堂中將扮演場域規劃者與實踐者的角色,以分組的方式學習如何挖掘與整理歷史資源,如何以創新設計發展鐵道文化五感體驗與地方特色商品,並實際與地方社群對話,提出具有商業模式的行動方案,解決實際的地方經濟問題。我們希望能與地方社群緊密結合,活化並重現斗南火車站7號倉庫的歷史價值,讓更多人了解並珍愛台灣的鐵道文化。同時,透過USR-Hub計畫的實施,提升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
支持課務發展的機制與推動情形
培育地方專業人才:透過開設專門課程如「小鎮創業學」、「數位服務設計與行銷研究」和「媒體整合設計專題(三)」,來培養學生對於地方文化的認識與關心。這樣不僅增進學生對地方特色的瞭解,也有助於他們參與鐵道迷文化與地方發展的規劃與實踐。
產學連結與合作:與地方企業和相關產業建立合作關係,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實作機會。這種產學合作不僅讓學生在實務操作中學習,也有助於將課堂理論與實際應用結合,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
文化歷史資產挖掘與保存:與地方社區深入合作,讓學生與居民一起參與鐵道迷的魅力追軌潮站(TrackPop)的規劃與執行。這不僅有助於文化歷史資產的保存,也使學生能夠以創新的方式將這些資產融入現代生活,擴大其影響力。
創新營運模式:透過課程導入AR/VR/MR科技,開發沉浸式的鐵道文化體驗。結合地方特色,研發特色商品,並通過創新的營運模式吸引遊客。這種方法有助於提升地方的觀光吸引力,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學習創新技術與商業模式的機會。
推廣與行銷:使用數位媒體進行廣泛的宣傳,例如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鐵道迷的活動規劃過程和成果,或製作短片介紹地方歷史與文化,擴大台灣鐵道文化的影響力。
透過這些方法,USR不僅能夠支持學生的學術與專業發展,也能促進地方經濟與文化的振興。這些做法將有助於建立學生與地方社區之間的橋樑,並培養具有社會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的人才。
人才培育與推動情形
跨學科課程設計:透過「小鎮創業學」、「數位服務設計與行銷研究」和「媒體整合設計專題(三)」等多元課程的設計,促進學生對於地方文化與鐵道歷史的認識,並培養他們對於地方創新與發展的興趣。這種跨學科的學習環境有助於學生全面發展,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
實務應用與實地操作: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場域中,例如斗南火車站與7號倉庫的歷史價值挖掘和地方創新。學生將扮演場域規劃者與實踐者的角色,學習如何整合歷史資源,發展鐵道文化體驗和地方特色商品,提出具有商業模式的行動方案。
產學合作與實習機會:積極與地方企業及相關產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或實作機會。這不僅有助於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場景,也有利於學生建立職業網絡,增加就業機會。
技術與創新的融合:導入AR/VR/MR等先進科技,促進學生對於科技應用於文化保存和創新的瞭解。這有助於學生掌握未來發展趨勢,培養創新思維。
社區參與與國際視野:鼓勵學生與地方社區進行深度互動,參與地方發展計畫,同時透過國際鐵道迷文化的連結,擴展學生的國際視野。
教學創新的輔導、建立教師社群的運作
教師間的跨學科合作:鼓勵不同學科的教師之間進行合作,共同開發和執行跨學科課程,如「小鎮創業學」、「數位服務設計與行銷研究」及「媒體整合設計專題(三)」等。這種合作不僅有助於提升課程內容的豐富性和實用性,也促進教師之間的知識和經驗分享。
專業發展工作坊與研討會:定期舉辦教師專業發展工作坊和研討會,專注於教學創新、科技應用於教育、以及與地方文化相關的主題。這些活動可以為教師提供持續學習的機會,並鼓勵他們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共同課程開發平台:建立交流平台或論壇,讓教師能夠分享教學資源、課程設計想法和教學經驗。這種平台可以作為教師社群交流和合作的中心,有助於推動教學創新。
實務導向的教學方法:推動基於實務和問題導向學習(PBL)的教學方法。透過將真實世界的問題融入課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和探索,同時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社群參與和國際交流:鼓勵教師參與地方社群和國際學術交流。透過與地方企業和組織的合作,以及參加國際會議和研討會,教師可以獲得更廣泛的視野和靈感,進而豐富自己的教學。
透過這些作法,本計畫有效地促進教學創新,並建立一個積極、支持和合作的教師社群。這樣的環境將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並最終提升整體教育品質。
人才培育:112年8月至112年9月
建立大學在地實踐的「地方人才培育基地」。
導入在職碩士專班的小鎮創業學、數位服務設計與行銷研究,以及大學部的媒體整合設計專題(三)等課程。
舉辦小鎮創業學實務班,三次工作坊,共計24小時。
在地連結與國際接軌:112年9月至112年12月
結合斗南商圈與社區活力,發展「低碳生活體驗」。
舉辦兩場低碳生活市集。
發展台日鐵道迷的「魅力追軌潮站」。
設計鐵道迷的「火車頭方塊音樂盒體驗材料包」。
設計製作與體驗活動:斗南火車站Vtuber虛擬主播環境研發與體驗。
舉辦小鎮創業學 - 實務班 (暑假期間三次工作坊,共計24小時);
斗南低碳生活日 - 循環農業市集 (10/7);
斗南低碳生活日 - 鐵道文化市集 (10/8) ;
設計製作與體驗活動:火車頭方塊音樂盒體驗材料包;
設計製作與體驗活動:斗南火車站Vtuber虛擬主播環境研發與體驗。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