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更新:2024年3月25日
主持人|周玟慧
本計畫與印尼菩提心曼茶羅基金會合作,前往印尼蘇北省雨林調查生態保育資源和野生動物救護模式。該基金會致力於環境保護、社區經濟和社會工作。會談聚焦熱帶雨林保育與野生動物保育議題,旨在保護生態系統、實現環境永續,推動社區經濟。基金會希冀提供當地居民可持續生計,並推動經濟均衡與教育。首次洽談後,探討社會企業模式,並討論雨林咖啡品牌形象。基金會創辦人認為保育概念需長期教育支持。最後,與基金會各級學校代表會談,未來計畫提供高中至大學先修課程,透過線上資源分享,促進知識建立與共享。將繼續探討環境議題,並深化合作。
印尼菩提心曼茶羅基金會在實地考察中扮演關鍵角色。教師、學生及專家與基金會合作,深入印尼雨林、咖啡烘焙工廠、大象庇護所,直接了解當地環境、挑戰及居民需求。雙方交流經驗,探討雨林破壞及野生動物救護議題,運用於推動野生動物保育、雨林永續管理和森林資源合理利用,同時提出野生動植物保護方案。
計畫中提出雨林咖啡社會企業模式,藉由品牌推廣,透過雨林咖啡銷售,企圖支持雨林保護和當地社區經濟發展,社會企業模式預期能實際影響當地,同時促進雨林保護和社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未來從教育著手,提供當地大學前先修課程,藉由本校教學資源,輔助當地縮短學習落差,也提供雙方學習者藉由線上交流的機會,培養國際視野。
計畫的執行協助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這包括引入當地雨林保育、社會企業、印尼文化的認識等實際案例至教學課程,激發我國學生對於永續發展議題的興趣。而對於印尼學生,為有效提供印尼學生先修課程需求,定義建立課程地圖的目標,規劃課程軸線,再進行校內課程募集,確保線上先修課程有吸引力的內容,同時保持與大學課程的聯繫。
針對雙方合作,提供教學資源、教學工具或者教學設計的指導,幫助雙邊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未來也可以考慮藉由建立教師社群,讓彼此能夠共享資源、經驗和最佳實踐,進而提高教學品質和創新度。
計畫從初步盤點到合作討論,提出了建立社會企業-雨林咖啡品牌的營運模式方針。這涉及社會企業故事背景的建立,以及透過社會改變模式進行現況分析和未來發展目標的設定。此外,以保育動物與雨林為意象提出生態咖啡品牌Logo設計,9月底即計劃前往印尼進行田野調查和提案說明。
10月底走訪調查後,發現了未來營運故事的許多潛力點,例如,以老虎庇護所營救的13隻老虎故事結合咖啡豆品種,以此故事吸引更多支持者。大象庇護所已有完整基礎建設,可設置環境教育中心,由雲科大提供內容設計和商品開發。
另外,跨國教育資源共享合作將有助於充分利用資源,確保教育計畫的全面性和永續性。基金會和學校的合作形成完善的體系,支持環境保育、地方教育和居民生計的均衡發展。這種合作模式可以為整個計畫注入更大的活力和實際效益。
未來希冀透過教育與知識傳遞,將專業知識融入當地教育體系,透過我校社會實踐經驗與設計專長,將環境保護概念、社會企業模式、可持續發展原則等相關資訊內容進行轉譯,再透過雲端學習的模式進行資源共享,或藉由各系專長以工作坊形式進行交流,這能夠培養當地居民對永續發展的認知,並提供技能和知識以支持自己的社區。
則透過與基金會合作,建立資源共享和合作模式,將專業知識分享給當地學校和相關機構,提供教育資源和技術支援,該合作模式能夠促進知識傳遞和實踐,增進當地人的能力和機會。
設計與實踐精神在該計畫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也促進了未來國際教育永續發展推行和帶動社會進步的動力與契機。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