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更新:2024年3月25日
主持人|葉衽榤
1.本方案以大學課程的精進與改革為目標,推動在地永續發展議題導入課群,產生漣漪式的連鎖創新效應。在應用中文課程的開箱文、文案、企畫書、廣告;奪媒體影音製作、動態簡報等課程內容,規範以永續發展目標為主題,進行學生對永續定義與案例的深入探索,並於課堂上進行探索結果的課堂報告。2.在文學與創新—經典閱讀與思辯課程部分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為文學經典的閱讀,並在文學經典文本當中分類所涉及的永續議題;第二個層面為永續發展議題的科普經典閱讀,並連結至臺灣的真實處境。3.在社會造夢者課程導入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的「哲士的考驗」桌遊活動,由資深優質同仁張世良、賀子裴率領團隊引導學生透過桌遊活動了解學校過往的努力與特色永續案例。
(應用中文)本課程第一個合作場域為斗六市,即校內的雲旭樓。以雲旭樓的存廢問題為出發點,回到課堂的應用文書寫作,運用開箱文、文案、企畫書與簡報製作,找到永續發展議題的脈絡,於課堂上進行學期報告。
(社會造夢者)本課程第二個合作場域為中台灣,考察與分析雲嘉嘉地區的社區困境,向雲嘉嘉聯盟連線成員取經,了解在地的塊狀問題與需求,再由同學們彼此交流與討論,進行課堂的社會設計與學期成果發表。
(文學與創新—經典閱讀與思辯)本課程第三個合作場域為嘉義市新店社區,為長照社區。引導同學們了解真實世界的永續發展困境與議題,再導入永續經典閱讀,如:《蝗蟲效應》、《被壓榨的一代》、《如何避免氣候災難》、《錢買不到的東西》。
在課務發展部分,採取全面導入永續發展議題與案例的方式進行課教材更新與活動規劃。運用課堂報告、教師講授、案例解說、桌遊活動、實地踏查等方式,鉅細靡遺結合永續發展議題與在地案例之內容,創造課程永續性質之設計。
在人才培育部分,經本方案推動,共辦理學生課堂實作3場、學生實作報告6場、學生成果發表3場、永續桌遊活動、教師成果發表1場、教師課程獲獎1次。
本方案三門課程均參加校內教師社群,如應用中文與文學與創新—經典閱讀與思辯均參與漢學應用研究所的通識教育中文領域課程教師社群,每學期均有教師研習會與成果交流,社群主持為漢學應用研究所所長;社會造夢者課程亦參加社會實踐課程教師社群,每學期末均有課程執行報告與座談會,社群主持人為工業設計系的翁註重教授。
永續教育:推動國文課程改革,以可持續性發展之主題為閱讀文本及討論議題。教學改革內容發表論文。(葉衽榤, 2023, SDGs融入中文課程的學習滿意度:以某科技大學通識課程為例, 2023(1)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文閱讀書寫課程短篇教學論文發表會, 2023/05/20,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臺北市,德明科大.;葉衽榤, 2023,可持續性發展視野下中文閱讀與寫作的後設認知發展,大葉大學創新教 學與教學實踐研究研討會,2023/10/20,大葉大學,彰化,大葉大學.)
永續文化:辦理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SDGs桌遊推廣活動。
永續專題:規劃學生以SDGs為題目的臺灣案例的口頭報告活動。
教學創新發表部分,未來將以應用中文、文學與創新—經典閱讀與思辯、社會造夢者等三門課程的永續導入歷程與結果,擴及其他課程,推動永續教學創新議題導向學習,建立議題式的可持續性教學改革,並於教師社群發表教學創新成果。
課程改革機制部分,運用參加研討會發表、期刊發表與教學創新競賽等機制,獲取外部密名審查人之意見,滾動式進行課程改革,並積極參與各項交流活動,推動課程改革之契機與專家意見。
多元實踐取徑部分,利用在地非營利組織、在地優質商店與永續議題推動部門所提供之議題與素材,進行未來教學活動、產學合作或學術研究之多元鏈結行動;將學生活動與教師研究帶進在地場域,以及將相關之成果轉化為文創或創意作品,以擴大合作效益。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