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15

清農時代-食農副資材加值應用於永續發展的推廣與實踐

  •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鄭宇伸 老師
  • 2024年3月4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2024年3月24日



主持人|鄭宇伸

食農永續發展不僅仰賴技術創新與進步,同時也需要多積極參與與合作。在深化社會各界對於食農教育的認知、推動永續發展觀念及承擔社會責任方面,這種跨領域的合作顯得關鍵。雲林縣及其鄰近地區,作為台灣食農生產加工的重鎮,面臨著食農加工過程中廢棄物減量和再利用的挑戰。這不僅是一個地區性問題,更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12項—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息息相關,同時也是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本計畫旨在透過整合在地資源,運用創新技術,實現食品加工廢棄物的資源化,進而減少環境污染(SDG 13),推動在地有機農業,促進產業創新及基礎設施建設(SDG 9)。從而進一步推動食農永續發展的長遠目標,實現社會與產業的兼容且永續發展(SDG 11)。

計畫與合作場域聯結說明

本計畫的場域實習透過創新合作模式,結合專題研究、產學合作及知識應用與問題解決三部分進行。學生將參與專題研究,專注於昆蟲養殖與食農加工副資材的應用,並探究如何將昆蟲蛋白轉化為低碳動物飼料。在實驗室和實地實習中,學生能學習並實踐相關生物工程技術。透過與食品加工業者和養殖業的合作,學生可以將產業需求與學術研究相結合,獲取實際操作經驗。學生將應用理論知識於實際場景,解決昆蟲養殖過程中的營養和生長環境問題,並將新技術或方法應用於提高養殖效率與飼料質量。最終,學生能將學到的技術轉化為實際產品,並參與其商業化過程。此實習模式不僅促進學術與產業的共同發展,也為學生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推動食農永續發展目標。


計畫結合教學創新推動機制與教師社群營造

本計畫課務發展方面,建立以對應實務教學,覆蓋從基礎理論到實務應用的各個層面。為了確保課程與產業需求相符,計畫將與產業界建立緊密合作。此外,教學內容與時俱進,保證教學內容的時效性與前瞻性。在人才培育方面,計畫著重於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通過專題研究,強化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創新思維。同時,提供多元化學習資源,如移地教學、工作坊和講座等,幫助學生在多方面提升能力。此外,鼓勵學生參加競賽和展覽,以拓展其專業素養和視野。在教學創新方面,計畫積極推動創新教學方法,包括跨學科教學和利用新科技工具。此外,建立教師社群,促進教師間的經驗交流和合作,共同提升教學質量。


執行成果

本計畫成功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寵物餅乾,這種餅乾主要由昆蟲蛋白製成,具有無麩質、無乳糖且低碳的特點。在製作過程中,我們精心選擇了有機香蕉、無麩質的米粉和燕麥作為原料,有效減少了對高碳排放原料如牛奶和雞蛋的依賴。此外,我們還創新地利用農業廢棄物和昆蟲養殖的副產物來製作有機液肥,這不僅增加了農業廢棄物的利用價值,同時也促進了農業的永續發展。這些創新做法不僅提高了產品的營養價值和環保性,也為寵物食品行業提供了一個新的可持續發展方向。這項成果展示了科學研究和創新思維在推動環境友好型產品開發方面的巨大潛力,為實現綠色生活方式提供了實際可行的途徑。


預期成果或未來可能規劃

  • 產品多元化與技術創新:擴展昆蟲種類,如蟋蟀,豐富產品線,同時開發針對不同寵物需求的專門食品。加強昆蟲養殖與加工技術研究,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 永續發展策略:實施環保養殖措施,如循環利用農業廢棄物作飼料,探索生產過程中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如太陽能、生物質。

  • 市場拓展與品牌建立:建合作夥伴,加強品牌推廣,提高產品知名度和市場接受度。

  • 教育推廣與社區參與:舉辦昆蟲蛋白與環保概念的教育活動,與地方社區合作,推廣昆蟲養殖。

  • 政策倡議與學術合作:與政府機構合作參與制定相關政策,並尋求學術機構的合作,共同推動昆蟲作為蛋白質來源的研究。

  • 通過這些策略,旨在加強產品競爭力,推動產業永續發展,並對社會和環境產生正面影響。



Comments


1/15
1/25
1/17
LOGO_雲科&永續中心(白).png

64002 雲林縣斗六市大學路3段123號

123 University Road, Section 3, Douliou, Yunlin 64002, Taiwan, ROC​

TEL : 05-5342601#2483

FAX : +886-5-312-192

  • Facebook
  • YouTube
  • Web

YunTech © 2024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