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更新:2024年3月24日
主持人|賴慧萍
共同主持人|鄭博文、魏式琦、陳淑珠、蘇姿文
本團隊結合松鶴部落社區發展協會、台灣偏鄉弱勢在地關懷發展互助合作協會、德芙蘭休閒農業區推廣協會及茶覺茶食培力基地等單位之協力,共同為打造松鶴部落成為低碳生活圈經濟型社區為目標,計畫中涵蓋永續三生(生活、生產、生態),同時協助社區培育低碳生活職人以助於各項工作之推動,且在永續發展目標下,使社區可提升部落社區的經濟發展。不僅有效整合松鶴部落三大利基(文化推廣、旅遊觀光及低碳生活),並完整建構出社群行銷六大模組(如下圖所示) ,進而達成協助部落順利展開低碳生活新商業契機的永續目標。
場域一: 臺中市和平區德芙蘭休閒農業區推廣協會
計畫連結:
協助部落建構智能文化,其細項為針對松鶴社區及德芙蘭休閒農業區,豐富且獨特的文化古蹟及故事,連結建置LINE貼圖/文化PODCAST/LINE社群等,以達到文化數位保存及部落行銷推廣。
場域二:茶覺茶食茶莊
計畫連結:
成立培力基地
辦理部落職人培力課程
辦理學生校外永續環境教育課程
本計畫將透過「課程培訓→綠色就業→綠色消費→綠色生活」模式於部落在地培育低碳生活職人,並於計畫期間應外系學生跨領域參與永續環境教育,雙軌推動低碳職人與在校學生的永續教育,並使其與低碳生活經濟產業接軌。關於職人培訓課程規劃五大主軸包含低碳飲食、節能管理、環境綠化、資源回收及低碳社區規劃,師資規劃則含括產管學三方。
本計畫係以台中市和平鄉松鶴部落之智能文化與低碳生活圈經濟推動為本,「松鶴」是昔日臺灣三大林場之一的「八仙山」林場,且森林鐵道與昔日的宿舍區,保持完整的歷史足跡,文化資產豐富,然卻仍採行傳統文化推廣與保存方式,故此,計畫中透過數位化智能技術之導入與運用,為部落建構一個專屬的智能文化行銷推廣平台,並以其在地優勢同步推動低碳生活經濟圈以結合生活、經濟、環保等面向,期間規劃並執行了各階段工作,分述如下:
低碳生活職人培力課程的規劃與推動
製作中英文版的文化Podcast集
line貼圖設計
建置智能文化行銷推廣平台
低碳職人成果展示會
校內學生參與永續環境教育與微行銷課程
簽署MOU
低碳生活職人培力課程的規劃與推動
本課程共計36小時,為著重在地人才培育,故招訓對象僅限部落現有住民,完訓者共七人取得低碳生活職人結業證書,而結業後即無縫接軌投入社區進行低碳生活經濟推動。
低碳職人成果發表會,該成果發表會除展現學員學習成效外,當日亦有邀請部落人士亦有開放一般名眾報名參加,現場反應熱烈。
建構建置智能文化平台 透過LINE系統技術為部落構製社群行銷六大模組(如下圖),其中含括協助部落建構智能文化,將其豐富且獨特的文化古蹟及故事,連結建置LINE貼圖/文化PODCAST/LINE社群等,以達到文化數位保存及部落行銷推廣。上線後將能更積極且有效地鎖定目標受眾,有助部落行銷。
與台灣偏鄉弱勢在地關懷發展互助合作協會簽署MOU 透過MOU的簽署,有效連結外部力量,共同致力於追求永續發展,以實踐ESG、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為己任,持續發揮影響力,並結合雙方資源,並互相支援,以達共同發展之目標。
規劃設計部落內文化數位互動體驗活動
規劃並推廣部落一系列的尚「鶴吃」微旅行、尚「鶴行」微旅行、尚「鶴住」微旅行
建立永續培力據點與體驗站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