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更新:2024年3月24日
主持人|王志星
共同主持人|劉雯瑜、孔祥慧
針對茶產業,由不同專長領域的老師合作,帶領課程學生進入場域,參與永續茶產業經營工作坊,觀察紀錄茶產業目前的作業流程與工作環境,再透過課堂上的討論及期末報告製作,統整目前社區茶產業經營的問題,並以永續為前提,為茶產業的作業改善和淨零排放措施提出可能的解方。
以桂林社區作為學生的田調與施作場域
以廬山茶區作為參考與比較的對象
透過不同茶區優劣勢的比較來發現現有問題與找尋可行解方
因應未來的永續與淨零需求,參與茶改場的「茶園碳排係數及淨零排放措施座談會」。
與實習課程結合,帶領學生做與茶園淨零排放有關的專題。
未經營教師社群,但有多位系上老師跨域合作,並與社區和外界廠商密切合作,透過實際的場域踏查、問題發現與問題解決來訓練學生。
開設永續茶產業經營工作坊,帶領學生及社區茶產業學員深入廬山茶區學習茶產業衰退區的業者轉型技法,以作為桂林社區茶產業的借鏡。過程中,學員聽取茶廠主人的講解,學習有機茶園管理及清香型球型烏龍茶的製作技術;並由藍芳仁老師教導創新式的大禹嶺式低發酵度紅茶的製作;再由柳芯宇老師教導茶葉感官審評的技巧及茶席禮儀。並參加茶改場舉辦的「茶園碳排係數及淨零排放措施座談會」,以了解茶產業在永續議題上的可行方向。
在計畫執行過程中發現茶是經濟作物農產品中頗能夠產生炭匯效益的作物,因為它是多年生作物,在碳匯的盤點上較為可行。因此下一步將規劃在桂林社區聯合農民成立小型的炭匯聯盟,並尋找有ESG需求的企業體合作,嘗試朝淨零、減碳、碳中和等目標前進。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