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更新:2024年3月24日
主持人|粘譽薰
共同主持人|周榮泉、賴志賢、楊博惠、劉上豪
藉由《材料科學導論》及《有機化學》奠定其基礎,為後期研究鋪路。《科技英文》旨在提升學生科技溝通能力,而《科技新知講座》則介紹跨領域最新科技趨勢。學期結束後,學生將完成一項專題研究,《Research on Conversion Efficiency with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with Modified Photoanode by TiO2 Doped with NiS》。該研究旨在通過改進光陽極,提高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效能。
除了專題之外學生將有機會發表研究成果,我們預計發表《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of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by Modification of Photoanode with PbTiO3-ZnFe2O4/TiO2 Nanofibers》。該論文聚焦於透過奈米纖維來改良,以提升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性能。並且我們預計參與兩場國際交流,包括烏克蘭發明展和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這提供了一個與國際同儕交流的機會,同時也是展示研究成果、拓展視野的平台,提升學生學術和國際競爭力。
本次計畫與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抗水壓及可透氣之尼龍6,6奈米纖維膜之研究,將充分發揮雙方的優勢。本次計畫發表的期刊所使用的技術為靜電紡絲,項技術不僅在科研實力上有深厚的基礎,同時還擁有創新思維,為我們提供最新的技術知識和研究方法;而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則能夠提供實際的市場需求和應用場景,確保研究成果更貼近實際應用。此次合作不僅僅是技術上的交流與整合,更是一次產學合作的實踐。學生和研究人員將有機會深入參與實際的產品開發過程,學習並提升實踐技能,從中體驗並磨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不僅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同時也促進了產業與學術間的緊密連結,使得研究更符合實際需求。
透過這次的合作,不僅能夠推動高性能功能材料的研發,還有利於雙方的人才培養和知識交流。這樣的合作模式為學術界與產業界搭建了一座橋樑,促進了雙方在技術創新和實際應用方面的共同發展。
這次計畫的特色不僅僅在於科學研究的深度,更在於結合了教學創新推動機制和教師社群的營造,以實現知識的全方位傳播和實際應用的推動。
首先,透過四門專業課程的設計,我們致力於創新教學方法,將學科知識連結實際應用場景,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體驗到專業知識的實際運用。這種教學方式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他們的主動學習能力,並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這種創新教學模式也能夠引導學生思考跨領域的問題,拓展他們的視野。其次,專題成果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學術論文的發表,更強調實際應用價值。這有助於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際應用能力。同時,這也符合教學創新的推動,即將科研成果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得學生在學習的同時能夠感受到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最後,計畫中強調了與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學合作。這不僅將科學研究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也為學生提供了實際參與產品開發過程的機會。透過與企業的合作,學生不僅能夠學到實際應用的經驗,還能夠了解產業界的需求,有助於培養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人才。這計畫的創新之處在於將科學研究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同時強調實際應用價值和產學合作。這種綜合性的教學模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多元能力,提升他們在畢業後的競爭力。同時,透過教師社群的建立,將教學經驗和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進一步推動教學品質的提升,形成一個共同學習和分享的社群。這將為學校帶來更多的教學創新和科研發展的機會。
完成開設材料科學導論等課程
完成包含 Research on Conversion Efficiency with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with Modified Photoanode by TiO2 Doped with NiS等專題3篇
完成發表包含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of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by Modification of Photoanode with PbTiO3-ZnFe2O4/TiO2 Nanofibers等期刊在內總共11篇
已派出多組學生參加烏克蘭發明展及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
完成研討會論文3篇
本計畫的預期成果包括在學術、實務和教學方面的多方面提升。首先,期望學生通過參與專題研究,獲得在材料科學和太陽能領域的深入知識,並透過與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實際合作,培養實際應用技能。這將有助於學生未來在科研和產業界的職涯發展。
在研究發表方面,預期學生能夠在國際期刊上發表高水準的論文,向學術界貢獻新的研究成果。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術競爭力,也為學校的學術聲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另一方面,透過國際交流和參與國際比賽,學生將增加國際視野,建立跨文化的合作與交流,提升全球競爭力。此外,學生的參與也有望為學校贏得一些國際性的獎項和榮譽,進一步提升學校的知名度。
在教師社群方面,預計通過合作項目的實施,促進教師之間的深入合作,共同探討教學方法和課程設計。這有助於建立更緊密的教師社群,共同提升整體教學水準。
未來可能的規劃包括進一步擴大與產業界的合作,引入更多實際案例和專業領域的合作計畫,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同時,可以考慮擴大國際交流的範疇,加強與其他國際頂尖學府和研究機構的合作,進一步提升學校在全球範圍的影響力。總的來說,這個計畫的預期成果將對學生、教師和學校整體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