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更新:2024年3月24日
主持人|郭文中
共同主持人|楊博惠
隨著科技進步及時代演變,人手一機的情況隨時可見,使得人們依賴手機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也因如此發生許多手機入侵資安事件,進而造成個人或社會巨大的經濟損失。於課程中導入SSDLC的觀念落實的話,後續被駭客入侵的機會就可以減少許多。除了資安方面,SDGs指標也是近年來的主要議題,課程中也導入SDGs的觀念,使學生掌握綠色產業技術知識、探索綠色產業發展趨勢、體驗綠色生活方式、拓展職業發展和就業機會、推動綠色產業可持續發展。
本計畫結合教學創新以及實務專題研究,藉由多場講座提高資訊安全意識,同時培養學生網路安全、密碼學、資料隱私保護等相關技能。透過校內資源與專業知識,實踐課程導入和專題成果的相互支援。例如,在資訊安全課程中,學生可應用所學進行模擬環境滲透測試,進一步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同時,提供專業指導,促進學術研究成果的實用化,如小型回收物辨識技術、健康檢測應用等。不僅豐富了學生學習經驗,也促進了產學合作與社會服務的互相結合。
人才培育方面:辦理各項活動包括導入課程2門,實踐場域1處,專題成果4件,培力活動1場。
課務發展方面:透過導入的資訊安全、數位積體電路2門課程,建立資訊安全基礎,並深化對SSDLC及SDGs的認識。
教學創新與教師社群方面:與電子系合作,學習數位IC設計理論,了解基本的電路設計技巧,讓學生對電子設備的操作有更深入的了解,並利用這些知識來設計模組,運用在專題實務上。
辦理多場講座,由於隨著資訊發展,資訊安全的議題越來越被重視。透過本課程將可以建立全面的資訊安全基礎、學習網路安全、密碼學、資料隱私的保護,等等。幫助建立強大的資訊安全知識和技能,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威脅。
專題成果
小型回收物影像辨識應用技術(責任消費與生產)
長短腳測量應用技術(健康與福祉)
不良步態行為樣態分析-長短腳分析(健康與福祉)
基於影像辨識實作花生瑕疵檢測(確保糧食安全)
預期成果包括持續推動資訊安全講座,提高社會對資訊安全的認識。同時,將導入的課程模組擴展至更多領域,加強學生的跨領域知識和實務應用能力。為社會帶來更多實用性的解決方案,如環保技術應用、健康監測系統等。在促進科技創新的同時,培養學生在不同領域的綜合能力,以因應現代社會的多樣需求。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