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更新:2024年3月24日
主持人|廖哲浩
共同主持人|章詠湟、黃建盛、林士弘
本計畫以半導體技術知識推廣來推動綠色能源與節能光電元件的認識與利用,以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將綠色能源的開源(太陽能板)及節流(發光二極體)相關的半導體固態元件知識導入電子系研究所課程(半導體製程與奈米技術特論)中;舉辦「光電半導體與綠色能源夏令營」,推廣光電半導體於綠能科技與節能應用,並於工程三館8樓進行半導體薄膜濺鍍體驗活動;舉辦線上國際研討會「2023台沙雙邊半導體與綠色能源論壇」,同時安排修習半導體製程與奈米技術特論同學之成果展;最後與KAUST的先進半導體實驗室簽署合作備忘錄及研究交流,共同研究成果投稿國際會議。因主要對象為大專院校學生及本系(電子系)研究所研究生,期望推波助瀾將綠能科技觀念向下紮根。
於暑假期間(8月)舉辦「光電半導體與綠色能源夏令營」,學員主要為鄰近大專院校學生,除了光電半導體元件物理理論教學外,更安排實作學習活動,合作場域為本校工程三館8樓 (ES811及ES812實驗室),帶領學員參觀光電半導體主要製程設備,包含擴散(高溫爐管)、薄膜(濺鍍機、電子束蒸鍍機)、黃光(曝光機)等製程及量測設備,並體驗半導體薄膜製程設備,實際濺鍍二氧化矽薄膜,並請研究生助教分享製程經驗及說明該半導體製程於綠能科技的應用及推廣節能減碳概念。藉由此活動將半導體專業知識帶到實務場域中實踐,讓學員對太陽能電池(綠色能源)及發光二極體(節能高效元件)有更深刻的認識,並幫助了解綠能科技實際應用層面與所面臨待解決的課題。
計畫結合教學創新: 導入『半導體製程與奈米技術特論』課程,教授光電半導體物理、元件、製程等相關知識,並介紹綠能科技的重要半導體元件,包含太陽能電池源及LED固態照明元件的結構、原理、製程、應用及系統設計。
人才培育與推動: (1)搭配研究所『半導體製程與奈米技術特論』課程,並舉辦學生專題成果展,徵選修習過該課程的研究生同學投稿壁報論文展示,啟發學生投入綠能產業。 (2)舉辦「光電半導體與綠色能源夏令營」,帶領學員認識太陽能電池與發光二極體,期望能推波助瀾孕育種子人才、促進綠能產業永續發展。
教學創新與教師社群營造: 導入綠能科技課程內容,由電子系許智傑老師負責光電半導體物理、林士弘老師負責元件、黃建盛老師負責製程及廖哲浩老師負責材料分析,營造教師社群將節能永續觀念向下紮根。
導入課程:『半導體製程與奈米技術特論』課程教授光電半導體物理、元件、製程等知識,並介紹各種再生能源及固態照明綠能元件。
學生成果展: 舉辦專題研究報告成果展,修課同學投稿之壁報展示達4件。
舉辦夏令營: 舉辦「光電半導體與綠色能源夏令營」,帶領學員認識太陽能電池及發光二極體,並安排學員親自參與二氧化矽鍍膜實作並將成品帶回作紀念。
舉辦線上國際研討會「2023台沙雙邊半導體與綠色能源論壇」,增進雙方(台灣雲林科技大學及沙烏地阿拉伯KAUST)研究領域交流及現有機台認識,推動國際合作。
與KAUST先進半導體實驗室ASL簽署合作備忘錄,促進研究及人員學術交流。
實際進行共同研究,氮化鋁研究成果獲選2023年ICNS-14國際會議論文(壁報展示)。
預期成果: 與KAUST先進半導體實驗室的氮化鋁於矽基板上的磊晶成長及晶體結構分析之共同研究將持續進行,並將研究成果整理後撰寫期刊論文投稿。
未來規劃: 持續與KAUST學校合作,發展更多共同研究方向,利用雙方各自技術優勢開創更多研究主題,期望將來能產出更多共同研究成果。
學術交流: 若有機會將規劃人員交流互訪,或讓學生有機會交換,相互觀摩以啟發學生國際視野及創新思維。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