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更新:2024年3月24日
主持人|潘志龍
據內政部111年戶數結構表資料顯示,台灣全國總戶數約有900多萬戶,單人戶就佔322萬戶,約占總戶數之35.4%,比例相當高。在主計總處109年住宅及人口普查資料中亦指出,全台65歲以上的獨居者約有57.1萬人,十年內增加63%。由衛服部蒐集各縣市政府統計的全台各縣市列冊需關懷獨居老人,111年有44,965人需要政府提供必要資源進行關懷照護。由上資料得知,獨居老人如果在危急時刻缺乏即時的關懷與協助,將難逃「孤獨死」的悲慘命運。因此,本行動方案即結合「工業物聯網」課程,研發降低獨居老人孤獨死風險之實作作品,並結合在地社區進行「獨居長者之科技守護」系列講座及工作坊活動實施,除了可以減少課堂純學理講授之學用落差外,更能實踐大學社會責任(USR)。
本計畫主要合作場域為斗六市明德社區,簽署MOU的夥伴為該社區發展協會。計畫規劃之初曾向協會許仁厚理事長說明計畫的內容與宗旨,理事長相當讚嘆本計畫案「科技照護」的核心精神,並對雲科大能走出學術殿堂、服務社區長者,深表贊同及支持。在進行「明德社區長者科技守護系列講座」活動時,除了理事長作專題演講外,甚至連明德里賴國進里長都親到現場主持,現場氣氛相當熱絡,吸引了該社區約50位長者參與活動。本次活動雖涉及到「死」的忌諱話題,但由於主持人與參與同學用較輕鬆、詼諧方式,向長輩們介紹目前雲科大在偵測孤獨死的研發成果,長輩們都深表認同,而相當肯定本研究「科技照護」的發心和貢獻,並期待未來可以介紹有更多的研發成果。
本行動方案係結合「工業物聯網」課程,研發降低獨居老人孤獨死風險之實作作品—孤獨死偵測系統,使用簡單之感壓元件配合Arduino開發版,以物聯網技術將偵測訊號傳至遠端親屬或關懷志工,配合合理的資訊判讀邏輯,提供獨居者及時的關懷及必要協助。為了達到本計畫人才培育的目標,除了授課課程邀請業師演講與指導外,更舉辦「高齡長者健康守護系列—物聯網實作工作坊」課程,廣邀校內外人士參加,此次工作坊活動,特別強調「科技照護」的概念,讓學員不僅能對於工作坊主軸精神充分掌握外,更能藉由實作,建構物聯網技術並實際應用,後續更能舉一反三,將科技守護的願景與技術推至巔峰。本次工作坊的課程設計與實施,獲得學員相當大的肯定,滿意度高達96%。
本計畫案執行的效益和具體成果,說明如下:
符合SDGs之內容—SDGs:3、11
結合「工業物聯網」課程—1門
配合計畫案與斗六明德社區發展協會簽署MOU—1件
舉辦「明德社區長者科技守護系列講座」—1場
開辦「高齡長者健康守護系列—物聯網實作工作坊」—1場
參與「明德社區長者科技守護系列講座」人數—54人
參與「高齡長者健康守護系列—物聯網實作工作坊」人數—15人
參與計畫案及受到訓練的學生—24人
引進業師—1人
研發教具—1套
本研究主要目標在於應對獨居老人可能面臨的「孤獨死」風險,並透過物聯網技術提供實用的解決方案。此研究成果不僅具有完整理論基礎,更具實務應用性,因此目前正積極申請發明專利,以確保未來商品化的發展。未來希望與政府社福機構或長照相關單位合作,提出相關計畫案,以進行發明物之實地測試。這不僅有助於深入了解研究成果在實際環境中的效能,同時可以掌握民眾對這項技術的接受度。透過這樣的實地測試,我們也能即時收集使用者反饋,進而進行產品的優化和改進。此外,未來將依據這一研究模式,進一步發展出多元化的商品,例如:利用感壓床墊開發睡眠品質監測產品,以協助了解病患睡眠障礙問題,進一步提升對特定需求群體的關懷與協助。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