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鄭宇伸 老師

食農循環新經濟 綠色永續中台灣

主持人|鄭宇伸 共同主持人|周宗翰、劉志良


本計畫主要目的在於推廣食農循環價值觀並鏈結雲科大、產業(食品與農產加工業)、在地農業,整合各方技藝與資源,將原本不具價值的農產與食品加工副產物資源化,加值中台灣在地產業與農業,解決原本可能因農產與食品加工廢棄物所造成的環境問題,同時促進在地產業創新升級與優質農業發展。本計畫規劃以提升各界對永續發展為主旨,深化責任製造、循環經濟、環境保護與新農業發展經營為願景,致力於產業與地方鏈結、推動中台灣共榮目標。


發展歷程與步驟

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12項 (SDG 12 )—負責任的消費及生產之下,減少食品損失與食品廢棄物是其中二個重要的指標(12.3.1.a、12.3.1.b)也是重要的社會責任的議題。然而食品的浪費不僅只於食品的減損,加工過程中所產生具有被再利用潛力的副產物的丟棄也是值得關注的議題。以本團隊所接洽的嘉義某飲料製造廠為例,其每週約產生10公噸的黃豆渣及茶葉渣,這些食品與農產加工副產物若以現行傳統線性經濟模式,多將成為廢棄物進入垃圾掩埋場或焚化爐,其處理過程會釋放大量的溫室氣體造成環境污染。若其價值可被資源化再利用,將其轉化為能源使用或有機肥料回到土地生產食物,將可促進新的產業發展,並加速創新與帶動相關基礎建設(SDG 9)。進而推動國家與在地循環經濟與新農業的發展目標,成就兼容且永續的社會與產業發展 (SDG 11)。


成果與衍生價值

本計劃目前以研發農產與食品加工副產物再利用結合昆蟲生物精煉技術為主,將食品加工廠之副產物進行資源化再利用,將其加入可食用微生物進行發酵製作成高營養且無污染的昆蟲餌料,進而飼養昆蟲做為生物精煉之原料,不但可做為動物飼料,也用來生產生質燃料及可再生生質材料及綠色化學物品。在社會永續發展方面,本計畫以大學社會責任之初心,將原本的有機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再利用,以食品加工廢棄物飼養麵包蟲,製作相關推廣教具及教材,以雙語教學讓中小學學生可藉由實驗學習循環環經濟、食農教育、昆蟲生物與生態等(SDG 4)。並且,與在地食品加工與農產業者合作進行有機廢棄物資源化應用於昆蟲養殖(SDG 12),所生產的昆蟲生質再加工成為動物飼料以減少魚粉蛋白進口,減少碳足跡且可減少魚類過渡捕撈(SDG 13 & 14)。此外,蟲沙還可做為有機肥料回到土地生產食物不僅能增肥地力,增加農作物產量,提高農產品品質,還能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改善土壤結構,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促進種植農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SDG 2),落實食農循環經濟發展效益,整體而言,以食品加工廢棄物與昆蟲生物精煉與結合而成的新產業價值鏈將有助於新的產業發展,帶動相關建設(SDG 9)。


未來方向

本計劃未來將持續研發農產品與食品加工副產物再利用技術,擴大食農循環,綠色經濟和永續教育的推動,營造綠色永續中台灣發展之特色。以雲嘉投三地食品與農產加工產業為接洽對象,推動計劃發展,再將服務場域逐步延伸推廣至中、彰與新南向國際化,成立食農經濟循環聯盟。預期開設入課課程及工作坊,持續推廣食農循環與實務訓練相關課程。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