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數位媒體設計系|王照明 老師

導入數位科技於布袋戲傳統技藝之展演

主持人|王照明


數位化時代的來臨改變了人們訊息傳達方式,數位科技帶來各種應用呈現出新的風貌,本計畫將以數位科技結合傳統布袋戲技藝的展示與演出,來探討文化永續之新議題,應用「偶的家」場域當作課程教學之實施場域,以達成地方創生的標的。本計畫透過課程教學結合場域參訪與專業人員演講互動,讓參與學生能更進一步將自己課程所學與在地布袋戲文化相結合,經由創作發想歷程,實際製作出互動體驗裝置,能讓參觀者透過實際體驗裝置,更深入了解在地文化。



發展歷程與步驟

一、問題觀察:

1. 由於時代演變,現在年輕一輩已經少有機會接觸傳統布袋戲,在電視媒體上看到的都是像霹靂布袋戲這一類型的電視布袋戲,先經由拍攝影片在經過後製剪接與特效製作,只有在少數廟會場合才有機會接觸傳統布袋戲演出。

2. 電視布袋戲著重在視覺、聽覺的效果表現,劇情偏向權謀算計較少人性善惡的探討,而傳統布袋戲必須現場演出,且透過劇情變化探索比較多人性的基本善惡價值。但由於演出環境不佳,多數野台演出布袋戲都是以錄音演出,實際現場講述口白操偶演出已經越來越少。

3. 傳統布袋戲演出方式與內容呈現跟一般民眾生活經驗較為貼近,口白講述內容也較通俗能理解,相較電視布袋戲的演出方式與內容呈現,傳統演出方式較符合一般民眾口味。

4. 現代化野台布袋戲也開始有劇團嘗試以光雕、動畫投影方式輔助演出,將科技導入傳統戲曲表現。

二、解決方式:

1. 透過數位媒體製作,強化演出場景與音樂效果連結,減少人員人工操作的複雜程序。

2. 經由影像拍攝與動畫製作,增加背景呈現的豐富度,部分取代傳統舞台固定式的布景呈現,活化故事劇情發展場域表現。

3. 藉由數位媒體製作與互動機制的建立,發揮數媒系學生創意。讓角色特色更加彰顯,也使操偶演出與背景影音呈現更具特色。

4. 金光布袋戲難免有打鬥情節,透過電腦動畫、人體肢體動作偵測,製作電光火石的打鬥特效。

5. 以互動遊戲的方向去製作互動內容,跳脫以往布袋戲以角色為主軸的情節鋪陳,可作為傳統布袋戲演出者參考。

6. 成果展示所應用技術與表現方式,大部分是基於學生創意與應用所學互動技術,與實際操偶師演出經驗,需再作部分調整與修正。


成果與衍生價值

1. 根據戲偶角色分類:生、旦、淨、末、丑、雜六類角色,設計可供操偶體驗裝置,以RFID作為讀取感應平台,選取角色背景、音樂,運用操偶體驗並講述口白及操作戲偶身段,實際遊體驗中學習傳統技藝。

2. 以色彩塗鴉方式製作戲偶造型,透過平面掃描機讀取戲偶影像,在已經建構好的投影螢幕上讓戲偶活動,戲偶會隨著音樂在螢幕上跳動,並且發射掌風和 刀光劍影,充分展現創意。

3. 以體感遊戲開創傳統布袋戲新體驗,藉由體感遊戲讓年輕世代藉由遊戲認識傳統布袋戲,為傳統技藝與新世代間搭上溝通橋梁。

本研究藉由互動裝置製作並公開展示,提供實際體驗方式,讓傳統布袋戲能以數位媒體形式,提供新世代體驗機會。


未來方向

1. 互動展示是以新媒體與新互動技術為支柱,但仍需以深厚傳統技藝為根基,未來再類是相關製作,應該在傳統技藝部分投入更多心力,讓參與學生能更了解傳統技藝。

2. 校內可供佈展空間場域有限,經常無法安排適當空間佈展,對於展示空間的安排,校方應可提供更多選擇。

3. 本次計畫因需要配合課程實施,製作成果展示時間有點趕,若時間可以更充裕一些,同學製作內容應會更加完整。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