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設計研究所|黃世輝 老師

國際與在地社區的交流鏈結

主持人|黃世輝 共同主持人|蘇秀婷


本計畫有感於大學課程與地方的脫離,藉由大學人才與地方社區機構合作的機制,一方面彙整雙方需共同面對的環境變遷與社會問題,一方面以社區場域為學習的現場,培養學生具備現代公民的素養,及解決問題的專業核心能力。故擬定不少在地衍伸的社會問題,做為行動方案與居民共同努力,過程中也結合地方或政府組織一同合作,使解決問題能量增強。因此,大學、社區、地方組織等共同面對挑戰,在實踐過程中也以國際標竿案例持續不斷學習。



發展歷程與步驟

本計畫以陪伴阿里山鄉來吉部落多年的經驗與議題,衍伸至149線道的小村落為古坑鄉樟湖社區,這些地區都面臨著傳統文化失傳、人口外流、高齡化、在地知識與技藝逝去等問題,故雲科大進行跨域的交流共創活動。因此,本計畫以「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的生活方式作為核心目標,故計畫問題與執行解決之實踐行動方案,是以支持社會網絡及里山推動實踐的可能方式做為計畫的發展歷程,可分為4大部分進行,為「社會系統」、「生態系統」、「生產系統」、「地景系統」,視為整體計畫之規劃方向。

  1. 社會系統:本計畫以地方實踐與深度踏查為主軸,帶領雲科大師生至來吉部落,分組透過不同議題,讓師生在與族人的田野訪談和資料蒐集中,了解到鄒族原住民族的氏族、大社(為特富野社和達邦社)、小社(例如來吉部落、茶山部落等),以及傳統祭儀內容等,將此部落中的社會網絡系統作為設計規劃的基礎知識。因此,社會系統的設計規劃,可被理解為進行「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的實踐行動,即在生活用品或商品中都涵蓋社會系統的知識內容,並試圖解決消失的氏族、大社和小社、傳統祭儀等知識和內容,例如木工生活用品的設計(神話傳說組、民俗植物組)、植物與傳統里山生活導覽手冊等。樟湖社區則釐清居民從前至今對內居民互動,和對外產業交流的社會網絡運作轉變過程。

  2. 生態系統:里山倡議中提及對化肥、農藥等,讓生態嚴重破壞,故若要推動地區重視里山生活的實踐行動,勢必對整體生態系統的知識調查有所了解,並廣為推廣在地人類與自然和平相處之道,並試圖提高物種多樣性、推動更自然的耕作方式等。生態調查可包含植物、動物、微生物等,進行物種數量或是繁殖季節的紀錄調查、種類的辨識等,更甚者也需透過文字紀錄傳統生活的在地知識與使用方式,例如姑婆芋紅色果實族人雖不食用,但卻是誘惑山豬前往覓食的陷阱之地。因此,本計畫生態系統的設計規劃,可被理解為進行「生態設計(Eco design)」的實踐行動,即推動初步的植物和動物調查,例如植物與傳統里山生活導覽手冊、拍攝樟湖社區藍染影片、繪製美麗的明信片、拍攝黃藤採摘與處理技法等。

  3. 生產系統:居民在一地區上生活,勢必有其生產方式,不論是農特產品的生產,抑或是發展出觀光體驗的文化產業。本計畫生產系統的設計規劃,可被理解為進行「服務設計(Service design)/產品設計/工藝品設計(Product design/Craft design)」的實踐行動,即本計畫以設計學院的師生為主,因此為了提高農特產品的附加價值,以及居民對於社區發展朝向提供遊客體驗的文化產業為主,雲科大師生將地方資源調查,並透過討論與規劃後開發出商品/服務設計的內容,包含針對咖啡廳、餐廳、工藝品、民宿、農特產品等的服務或產品,以及工藝品的設計。

  4. 地景系統:地景是泛指自然作用創造的可見形象,例如一地區的地形、地質、土壤、植物等。因此,本計畫生產系統的設計規劃,可被理解為進行「環境設計(Environmental design)」的實踐行動,即本計畫將來吉部落和樟湖社區進行山(森林)、水、文化景觀(田)等的傳統文化紀錄、在地資源調查,並以美食地圖、植物分布導覽手冊、景觀繪製圖、食譜/食農與在地植物等,以視覺化方式呈現出來。

本計畫以「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為核心推動目標,故推動主題分為4大部分進行,為「社會系統」、「生態系統」、「生產系統」、「地景系統」,視為整體計畫之規劃方向,帶領雲科大學生進入部落/社區與居民討論後,透過學生跨領域專長與創意思考引導,歸納出地方產物、在地人文等,並將產出與想法回饋社區,並作為後續持續衍伸之議題。


成果與衍生價值

國內場域以來吉部落為主,並衍伸至149線道的古坑鄉樟湖社區。國內產出為部落摺頁、導覽手冊、黃藤處理影片,和4場次工作坊,分別為「木工文化商品設計工作坊」產出8件文創商品,和「2020國際交流工作坊-臺日藤編生活工藝」產出5件藤背簍及5件竹工藝飾品、「樟湖社區故事與藍染工作坊」有數件綁染作品,甚至「來吉田野工作坊」產出5件服務設計構想。


國際活動上,與千葉大學和日本福島縣三島町等組織交流,藉由鼓勵學校師生與國際接軌,有一更明確的國際借鏡可作為凝聚對區域發展的行動實踐,達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指標。並以藤材為主題進行台日線上座談會,讓在場交流的師生更能感受到動發掘在地問題及需求、地方文化技藝保存的重要性。


未來方向

透過雲科大團隊跨領域與創意思考過程,進行兩個小村落的實踐行動方案,進一步讓師生更容易發掘在地問題及需求,以及面對傳統文化與知識消失的挑戰和做法,和解決地方問題的價值性和認同感。更甚者,是讓學生熱衷參與公共議題,並在專業和學習上能「被社區需要」的感受,並激起專注投入學習的主動心態。


來吉部落經由本計畫的實踐經驗將地方產物、部落工藝、在地人文等三大面向,經學生與族人討論後,將所產出的創意發想作品和構想,提供給部落作為日後延伸提出計畫或商品上研發之用途。尤其若針對部落工藝,則因現今部落工藝家逐漸凋零,故工藝保存與紀錄上有著急迫性,因此,本計畫引薦人間國寶張憲平老師教導部落族人學習藤編工藝,更找尋日本三島町生活工藝館分享當地山葡萄藤編傳統工藝是如何保存與延續,與來吉部落族人一同交流探討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和實踐行動。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