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機械工程系|曾世昌 老師

手臂搖擺雙向驅動輪椅之開發

主持人|曾世昌 共同主持人|蔡孟勳


以課程融入社會實踐的方式,讓師生能一起對殘障人士的層面,促使學生對於

機械機構的認知與機構設計,並進行相關的組裝與測試,最終找到發展方向,在課程中以機械為主軸,結合動力學與機構學的原理,探討與改善使用者的現況,藉由融入課程,達成利於社會、貢獻社會。建立變速箱後,以調節手拉桿為主,作單一方向變速,達到便利於單一使用者提高輪椅的機動性與實用性,傳達「即使不方便也可以很方便」的觀念。



發展歷程與步驟

最一開始先注意到輪椅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便與困擾後,並開始發想如何改良輪椅在機動性與實用性上的提升。以讓學生集思廣益的想法去設計機構並探討其可行性,如何讓其真正的活用在社會實踐研究設計上。在第一次的會議上,利用設計與機構探討去引導學生知道,要如何讓這些機構進行作動又不影響使用,在製作實體裝置時應該考慮到的成本概念,一個好的機構如果不會記換成本,就有失他的價值所在,那麼又怎麼知道你是否有獲利?第二次會議,以學生的簡報提出設計機構與實體裝置製作進度,進而教導學生,裝置大小與運用的重要性,以及設計上的修改,如何讓其裝置起來簡易又方便。而最後一場會議,則是以實體實裝與完成作動等,可以在需要的場所與地形也可以有效的使用裝置,並提出商品的量產與製作,並期望學生將以上所學的,學以致用且以橘色科技為進取,將探討與改善人本與人道,以發展與健康、幸福、人文關懷。


成果與衍生價值

本計畫共執行1課堂及3會議,從中讓學生學習推廣機構學與動力學等知識,以及如何設計機構裝置、機械繪圖、裝置架設與實驗結果。

社會實踐研究設計與統計方法分享:讓學生實際了解什麼是機構與動力學,以及如何操作並運用於研究設計上,將之前課堂教學的學術內容合併,並轉為實際操作,利用3D CAD的程式功能,嘗試去設計並互相討論該如何以正確邏輯去著墨,讓學生可以習得設計機構需要具備的基礎技能。


未來方向

透過本次實踐,所評估之後的效益,以學生為主軸提出想法並加以改善與設計,與學生一起討論並修改,以團隊的方式進行,共同為此作出努力與貢獻。

以會議的形式進行探討與設計,使其更加完善與利於使用,而後,更能將創意以專利的形式進行邁進與撰寫,提高其價值與吸引。




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